贵极人臣_第2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节 (第2/15页)

大量应用水利器械。沿途的乡村,一样是道路崎岖,树木弯折,泥墙平房,茅草盖顶。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不了半个月就会发疯,而在京常年锦衣玉食的人,也在这里的餐桌上找不到半点能下咽的东西。

    所有的一切都贫瘠糟糕。可生活在此地的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虽衣衫褴褛,可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亮晶晶的。他们心中都怀揣着希望。

    刘六刘七的起义,尽管以失败告终,为民请命的马中锡,虽屈死在狱里,可他们却给穷困交加的百姓,争取来了土地,争来了他们立身之本。农民靠土里刨食过日子,有了土地就有了根。而上林苑的良技良种、治农官的大力推广,又让能活人万千的作物和技术,流进千家万户。

    在此世,农民能做得最好最高的梦,无非就是能有一块自己的地,能填饱自家的肚子。他们把这都认为是遥不可及的期待,可突然有一天,触不可及的幻想却在眼前成了真。地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分到他们家中,还有那些能疯长的作物,什么土豆、金瓜、玉米……他们都能种起来。

    在狂喜过后,更多是五味杂陈。不止一家人向月池哭诉,有的后悔不该卖了自己的儿女,有的后悔不该卖了自家的老人。他们捶胸顿足,仿佛要把心肝都呕出来:“早知道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我说什么也该撑下来啊。”

    月池身边的年轻护卫不明就里,小孩有人要就算了,怎么老人也有人要吗?年长者忙给了他一下:“闭嘴,别问了!”

    他压低声音道:“没听过菜人吗?”

    在饥饿到极点时,人也能被像牲畜一样,在市场被买卖。在北伐前夕,在水旱灾害的折磨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