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5节 (第5/6页)
北伐战争结束,但朱由榔对这个崭新国家机器所注入的扩张基因却没有丝毫平息。 军中对于未来扩张的战略方向,也就分为了海外和内陆两个意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海权和陆权之争,自近代以来就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于大明这种海岸线和陆地边界同样广阔的政权而言。 东南亚战事既平,南海争端告一段落,大半个南洋地区都重新划入了明帝国的势力范围,海权派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海军,从过去仅作为北伐辅助力量的偏师,成长为可以和诸多御前军扳手腕的庞然大物。 尤其朝中多有议论,郑成功极可能成为大明第四位异姓军功封王,不对,人家叫朱成功,不算异姓王。 而且海权派并非只是海军一个单位势单力薄,军事只是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延伸,每个战略方向的背后,都有庞大的利益集团做支撑。 比如日渐壮大官办和民办造船工业,作为财政重要支柱之一的市舶司,大明海务公司的大小股东们,海商集团,以及服务于沿海对外贸易的各种工商业、纺织业、种植业工厂主和地主们。 这些才是海权战略背后的真正支持者,海军,只是其力量的体现而已。 当然,陆权战略的支撑同样不小,西域、草原能为中原提供大量用以农业的牲畜,和作为农业社会补充的牧业产品,其中许多地方,也适宜于耕种,而且土地平阔集中,是天然的大庄园、大农场。 这对于许多大中地主阶级,和许多新兴,以经营农庄为主的农业资本家,同样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