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5节 (第4/6页)
示下,关城连忙派人向岳镇邦送信,同时派人乘着箩筐下城,核验对方身份。 报信的四名骑兵,属于理藩院护军署,这是大明境内,唯一除了御前、边防、民兵三个系统外,唯一合法的军队,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扈从派往各个建交国家的办事机构,如自贸区、伴使馆之类。 当然,也负责和内地的通信 位于肃州的岳镇邦得知消息,已经是两日之后的事情了 叶尔羌抵挡不住,并不出乎张煌言的预料 或者说,这本就应当是大明所设想的结果。 从光烈三年以后,对叶尔羌的扶持,并不意味着大明希望一个叶尔羌汗国永远存在于西北边陲,只是由于北伐迫在眉睫,而准噶尔磨刀霍霍的一种妥协而已。 自光烈八年履职以后,张煌言就开始对西北战略进行了自己的规划和部署。 也着力于搜集西域相关情报,填补了之前明廷对于漠北、漠西,卫拉特诸部蒙古的了解。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明廷对俄罗斯对亚洲扩张的信息,也更加明晰了。 光烈朝官员的一大特点,就是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在关内的一亩三分地外,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不说是世界视角,至少也算是亚洲视角。 就在来自叶尔羌的消息,传到正在西安的张煌言这里时,他正好在撰写即将递交给中枢的重要奏章。 《请征西域平卫拉特诸部疏》 类似于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殖民者的多方威胁下,清末朝廷基于战略先后,区分为塞防、海防之别。 光烈八年以后,随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