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9节 (第4/6页)
,军人给老百姓的印象,基本上和乞丐、贼寇差距不大。 故而,朱由榔想要振兴风气,一方面要平衡新的武勋集团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天平,另一方面,也要让两者的界限不怎么泾渭分明。 武勋一样可以为文官,如常遇春之后,开平侯常延龄,如今已经干到了一省布政使,文官一样可以领军为帅,如张煌言、王夫之。 在这种风气下,如沈平鸿一类年轻士子,未免不生出以边功作为进身之阶的想法。 对于沈平鸿而言,他从年少时,就与其他同龄的读书人不同。 出身大族旁支的他,相较于其他同族同乡士子致力于经义大道,他对一些旁门左道更加关注。 读的最多的,不是《四书章句集注》,而是《战国策》 自十九岁入仕,已经快十年了,其中在这西域远邦就呆了近八载 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天 像昔日班定远一样,搅动风云,横行西域,一言存邦,一言废国! 城中沈平鸿并不是孤身一人,理藩院的外派机构分为好几个等级 理藩院分为四个署,负责宗藩邦国的外藩署、负责民族关系的内藩署(主要是针对内外蒙古)、负责西洋诸国的洋务署,以及负责内务的总务署。 沈平鸿就归属外藩署 如朝鲜这种自洪武年间就朝贡不断,国君位同亲王的传统宗藩,地位最高,尤其是当初北伐满清,人家朝鲜出的力可不小,故而光烈中兴以后,朝鲜在大明的宗藩体系中,可谓是食物链顶端,无愧乎“小中华”。 驻朝鲜的理藩院使臣,称为“钦使”,位同正三品侍郎,是理藩院外派官的最高等。 而往下,次一等的就是叶尔羌了,称为“大使”,由正五品郎中出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