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4 (第1/4页)
之时,他上书一封给泰昌帝,言明权责模糊的弊端、官员冗杂的弊病,以及对补缺官员多为贵族子弟,虽出身高门,却实无能力的忧虑。 刘桐表示,希望泰昌帝可以据此对刑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作出调整,广纳贤才,广开文武恩科,使天下共治。 朝臣们多半都是出自贵族,对寒门子弟向来不屑,当然不会希望寒门子弟跃居头上,立刻便对刘桐的谏言进行激烈的反对。 以往科举制度选官,其实多半是作为贵族子弟的助手而选的,也因此科举制能够得以实行,贵族中人也对科举制有所重视。 毕竟若要推家族子弟出来任官,尤其是出外任属官,若是治理当地不当,传回来总会使家族脸面无光。若能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在旁辅佐,治下有了保障,名声也能好听些不是? 但若要寒门子弟取代贵族子弟的任官,这是放在任何一户贵族之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文臣反对得厉害,笔杆子嘴皮子一刻不停。 武将也反对,直说带兵打仗寒门子弟懂个屁,以为读了两本兵书就能治军了吗? 迫于朝臣们的压力,泰昌帝对这道奏章留中不发。 但毕竟是没有驳回。 朝臣们如临大敌。 散朝之后,刘桐留了下来,进到勤政殿与泰昌帝单独奏对。 屏蔽左右之后,泰昌帝皱眉道:“看来你所建议的这些东西,触犯到了大家共同的利益。” 刘桐一笑:“是啊,臣弟还是头一次,看到文臣武将这般团结一心。” 泰昌帝也笑了。 “朕的目的不在精简机构,若是机构冗杂能使政令通达,朕也懒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