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周国衰张士诚归顺朝廷 螳螂 (第8/11页)
城渡修筑了新安庆府(今安庆市)。 安庆城西望狮子山,东连秦潭湖,北枕大别山龙头,南踏长江之波涛。东北有菱湖、莲湖、大湖相伴,东郊有秦潭溪流屏护。自古留下“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 安庆宋元古城平面为西面呈弧形的正方,周长约5600米。城台高2丈(约6.3米),墙堞高4.8尺(约1.52米)。垛口高2.4尺(约0.76米),宽1尺(约0.32米)。利于防守放箭。 西城墙大约自今新义街南端(和沿江路交汇处)外侧起,北上偏西沿着玉虹街至四方城街,再呈弧形延伸到李公祠巷东北头止。 北城墙从北门向东沿着今日菱湖南路内侧延伸,大约到此路与宜城路北端交汇处止。 东城墙大约位于南北贯穿的宜城路内侧,到沿江路北侧止。 南城墙从宜城路南端的沿江中路内侧直到新义街南端止。 安庆宋城有四门。 西门为主门,叫观山门。明清时改叫正观门。大约位于新义街与玉琳路交汇处。城中的墨子巷西通玉琳路直达西门,东通天后宫街直达东门。 北门叫集贤门。位于李公祠巷与北正街交汇处,明清延用至今。 东门叫通江门,门前的护城河把城东北的菱湖和长江连通。在明清时改叫枞阳门(此名至今还有)。大约位于天后宫街延长线与宜城路交汇处。 南门叫望海门,大约位于大南门街南端与沿江中路交汇处。走出南门,有一个长江古渡码头。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为了防御起义军,元朝官府在安庆城司下坡街的北端(今龙门口街56号)修建了安庆路衙门子城(今安庆第一中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