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攻宁国遇强敌两帅受挫 造飞 (第12/16页)
然后把两辆箭楼车推过河,进入阵地。右边箭楼对准右1、右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右1、右2垛口。 离垛口25尺(约7.92米)。带上25尺的绳子量准了安置。左边箭楼对准左1、左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左1、左2垛口。距离亦是25尺。箭楼与中路阵地的战墙之间是步兵进攻登梯的通道口。 派两个手刀兵进入箭楼底层,作为暗哨警戒。派两队巡逻哨,在箭楼两侧第一排战墙里悄悄巡逻,防止敌人潜出破坏箭楼。这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器械,绝对不许出事。每座箭楼顶部楼阁隐蔽两名弓箭特士。中部楼阁隐蔽一名弓箭特士。箭楼一到位,这六士马上进入岗位,监视城头。若发现敌兵点燃火苗箭,欲射箭楼,马上射杀。除此,切勿惊动敌军。 说到这里,冯国用指着图上的长线说:同时,工事兵把这三排战墙安置好。中路战墙,每排10面,对准10个垛口墙。甲箭楼右翼的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右3至右7垛口,1面挡右侧。右翼短弓队击阻右3至右7五个垛口。乙箭楼左翼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左3至左7垛口,1面挡左侧。左翼短弓队击阻左3至左7五个垛口。 第一排战墙距离城墙3丈(约9.5米),第二排距离第一排5尺(约1.6米),第三排距离第二排也是5尺。战墙摆好后,短弓队在天亮前潜入阵地隐蔽。中路阵地,每排20人。左翼右翼阵地,每排10人。 这种战墙属于竹木结构,是朱氏红军夺取太平城后,由冯国用设计、李善长负责制作的。高约1.4米,长约1.4米。在朱元璋攻夺集庆(金陵)城对付元军的马军时发挥过巨大作用。 讲完第一步,冯国用接着说:第二步,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