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悠游岁月_宫廷悠游岁月 第1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宫廷悠游岁月 第107节 (第4/12页)

着宫廷和朝廷去洛阳呆一段时间,后宫不是所有人都能跟着去,到时候谁去谁不去就是有说法的了——此时如同旧唐一般,实行的是‘复都制’,即除了一个都城外,还有其他陪都。

    这说起来,和游牧民族的‘四时捺钵’还是挺像的,只不过游牧民族的四时捺钵有加强统治的必要,也有供养和‘游牧’的刚需,所以执行的很实在。而复都制,大多数时候就是个摆设,所以历史书上都不会提及太多。

    增设陪都,可以加强对某一地区的统治,但这更像是中央的美好想象,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用处不大。

    就比如说明朝时期设南京为陪都,南京作为陪都已经是最有实权的陪都之一了——他本来就作为明朝的首都很长时间,经济实力还格外强,迁都之后这里也有全套的领导班子,甚至连军权都有!如此安排,一则是为‘天子守国门’留一条后路,毕竟北京顶在对抗游牧民族的前线,本身是极其危险的。实在不行,还可以依托南京迅速建立一个南方朝廷。

    历史上原本就该是这样,朝廷也有这方面的讨论,只不过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不愿意,选择了煤山上吊...而失去成年君主,只剩下太子,太子的号召力远不如皇帝,这也是造成了南方小朝廷混乱的原因之一,之后很多事也就不成了。

    甚至更早的时候,土木堡之变,导致游牧民族南下,当时是打北京保卫战,还是南下南京,也是有争执的。只不过是最后选择了保卫北京...但由此也知道,南京一直是一道保险,一道最后不得已之下的一重保险。

    二则,设立南京做陪都,给予那么齐全的设置,也是辖制东南。明朝那会儿南方已经彻底完成了开发,华夏的经济重心难移完成,江南可以说是全国最有钱,最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