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1/4页)
那边有异动,靖边将军是有所察觉的,也写了信派人送回到了京中,本以为等收到京中回复再做准备也不迟,可他不知的是信被人中途截了下来,也因此导致匈奴人的加速突袭,酿成了这番惨剧。 庆帝听闻乌禅国给匈奴大行方便,打来国门,引匈奴人破关的战报后,连连下令让威宁大将军带兵奔赴边关御敌。 威宁大将军领命带兵前去,可只行到半路,那抢空多城的匈奴人却又忽然退了兵。 这时乌禅国王也修书进京,解释了原委,只道乌禅国前些日子发生了叛乱,国相控制了朝政和兵权,才会大放匈奴入内。 而这会匈奴会退兵,也是因为他将朝政和兵权夺了回来,匈奴怕两边夹击,这才连连退兵,这都是国相的错,委实与乌禅国无关啊。 乌禅国王上书恳切,一同送到京中的还有容襄公主的亲笔书信还有贴身宫女以证乌禅清白。 这让原本行至半路的大军忽然停了下来,这仗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仗自然是不打的,但这边关无人,还须得重新调人前去防卫才是。 威宁大将军已有镇守西境之职,这次临危受命,也是他恰好在京中而已,这镇守边关的人选自然得寻人补上才是。 可庆帝手中能信得过的人实在是太少,陈定方和萧纵二人他虽有心栽培,可到底年纪太轻,没经历过太多历练,去了也压不住人。这守将自然是得从老将那里挑出来的。 选来选去,还是选了早已告老的老将军叶疆替了守边之职,只待朝中有能人顶替了,再换下叶老将军。 另外再择支度使宁迅一同从旁调度,毕竟边关遭此大劫,还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