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诗仙太白 (第3/4页)
此时言战毕竟尚早。李白,你既使得渤海文字,想必对渤海国也有所了解,不知你可有良策?” 李白面色酡红,轻轻捋了捋颌下短须,面带得色地回道:“此事易耳,渤海国国小民弱,必定不敢真正开罪大唐,只要草民严词回复国书一封,叫他见识我大唐威严,必然能将他们威慑,让他们俯首称臣。” “好,那你速速写来。”李隆基一听李白的话龙颜大悦,当即吩咐道。 李白却面露难色,回道:“写着国书倒也不敢,只是草民作文尚有三个习惯,还望陛下应允。” 李隆基自诩见多识广,什么样的怪人没见过,大袖一挥,应允道:“你只管讲来,只要能写好这国书,朕无有不应。” “谢陛下。其一草民作文时,不喜穿靴,尚需侍者脱靴,不知可否劳烦高公公贵手?”李白紧紧地看着高力士,挑眉笑道。 李白之言一出,高力士顿时面色一沉,脸上难看了起来。 高力士跟随李隆基多年,在宫中地位独特,就连李亨、李瑁等皇子都对他礼敬有加,而李白不过一个并无功名的文人,竟敢这般折辱他。若是搁在平时,高力士非但不会理睬他,还会命人将他拉出去责打一顿,旦眼下国事当前,却是不能了。 李隆基在内的殿中之人俱都看着高力士,高力士碍于情面,只得压抑着心中的怒火,紫着脸应道:“国事为大,老奴自无不可。” “其二,草民作文尚需美人铺纸。”李白见高力士应了下来,心中大快,接着道。 陪着李隆基殿上的杨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