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_第2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节 (第5/10页)

不多能买四石米吧。”

    四位阁老脸上都不由浮现惊喜之色,皇上对民生竟然如数家珍。

    刘瑾继续腹诽:“当然罗,哪天不出去逛一下,一买就是一堆,还不都是我们拎。”

    王鳌浑然不觉,还在详细地替皇帝学生解释:“圣上容禀,物价上涨,的确为不可遏之势,但也不必过分忧心。一是因仍是银钱兼使。白银大量流入,导致银价下跌,的确会使以白银来表示的物价上涨,但是物价同时还可以用铜钱来表示,于百姓而言,铜钱用得要更多,范围亦更广。【1】因而,有铜钱在,物价上涨的幅度必定有限。”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以臣愚见,朝廷万不可在短期内再提升赋税征银的比重。”

    朱厚照没曾想还真问出问题来,他道:“赋税折银,不是更便民吗?”宣德年间就行金花银,那时可是朝野称颂,利官利民。

    几人闻言不由一笑,杨廷和道:“您说得对,只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理虽如此,也需因地制宜。”

    朱厚照问道:“怎么说?”

    王鳌循循善诱:“您觉得,是富者得银易,还是贫者得银易?”

    朱厚照道:“自然是富者。”

    王鳌道:“没错,如即刻大量征收白银,农民无所得银,就只能走一条路,就是向富者贱贸粮产乃至地产。长此以往,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流民四起,又生动荡。这正是cao之过急,好心办坏事啊。”

    朱厚照若有所思,王鳌继续道:“臣以为不必太过忧心的第二个原因是,常言道,‘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最坏的情况是,白银流入,粮价上涨,加上灾害频繁,生民煎熬。可因着未雨绸缪,新作物推广,治农惠农之策遍及天下,粮产有了保障,又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