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 (第3/4页)
是同故事片一样的道理。”普莱瑞思回答。 理了理镜头,看向埃迪。 勾起唇角。挑衅的问。 “你会成为我的棋子吗?” “当然不。”埃迪答。 普莱瑞思笑了笑。 向导多诺万拿来了房卡。 普莱瑞思接过。 发给了埃迪与保罗一张。 “今天休息一下,明日我们便走。” “走去哪里?”埃迪问。 “防空洞、战区、巴格达。”普莱瑞思答。 ** 这是埃迪难以忘怀的四个月。 在这四个月间,他同只有两个工作人员的剧组走遍了伊拉克的每寸土地。 跨越战区、跨越难民群聚的贫民窟。 这是一个烽烟下的国度,生离死别是在这片土地上再正常不过的场景。 人生而平等,而战争将这种平等用生死的残酷方式剥夺。 他们麻木、他们悲悯、他们痛苦哀鸣,可却束手无册。 四个月内,他饰演的战地记者采访了住在废墟上的老人、采访了无家可归的孩子、采访了住在防空洞里两年有余未曾看过太阳的流浪汉。 其中有一位在战争前曾是大学教授的伊拉克老人这样对他说: “与你们不同,我们因国家而从出生起便背负上了‘难民’的名头。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接纳我们,没有任何一片土地我们能长足驻留。 ‘国籍’便成了我们的原罪,我必须为他洗净身上的污垢。” 照顾老人的好心人说,老人的夫人早逝,一双儿女早在战争伊始便被老教授送去了美国,可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美国重新制定了移民法案,老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