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2节 (第3/6页)
每一个官员、吏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在执行政策时都或多或少会有偏差,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积少成多,当来自宫中和内阁的诏令最后抵达基层时,也许就完全变了模样。 几百年后尚且如此,更不必说信息流通速度远远落后的十七世纪了 就在今年年初,福建布政使司,就爆出了一个震动江南的大案 泉州市舶司从六品提举佥事,也就是市舶司二把手,被新任福建按察使常延龄查处,涉嫌参与海关走私逃税,达二十七万元之巨。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随着沿海多个港口开埠,不再是以前只有广州一港,泉州市舶司全年关税收入,也不过百万上下。 区区一个提举佥事,怎么可能有这个胆子? 在上报都察院,被左都御史严起恒重视,并由主理都察院、刑部、审计署诸务的宰相陈子壮严令下,案件迅速牵连出不少大员。 泉州银行判官(银行行长)、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副省长)、经历司经历(省组织部部长)、泉州府通判(副市长)涉案较深,全部革职押解待审。 泉州市舶司提举和泉州知府知情不报,革职待参 其下涉案官员,凡有品衔者,从上到下,合计不下百人。 连布政使林士祁,虽然和案件没有直接联系,但也有失察之责,作为早在光烈元年,就由当初陈子壮主持临时征辟的那批士子之一,算是从龙旧臣了,亦是新政先锋,也吃了瓜落,虽然没有夺官,但散阶从从三品大中大夫,降为从四品朝议大夫。 可别小瞧这个处置,按照此时的官员升迁制度,三年一考,京官称为京察,地方官称为大计。 朱由榔改革审计制度后,则是一年一小计,五年一大计,虽然时间延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