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6节 (第5/6页)

政策改变这种现象呢?

    它为什么要改变?

    朝廷本身,或者说构成最高权力的皇室、外戚、勋贵和世家联合统治集团,难道不就是这种经济模式的最大受益人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改良主义者做出过尝试,为了缓和矛盾,从昭宗后期,朝廷开始有计划向殖民地迁移工业。

    可帝国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算把所有殖民地都变成工业产地,也无法完全供应。而且,资本集团不是呼来喝去的家奴,权力是有边界的,有些能力,只有建立体制的前一两代人才有,任何一个体系,无论古今中外,历史越长,越庞大、完备,掉头就越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这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没有万年不变的统治秩序,在过去近百年中,收到技术发展感染的不止大明。

    当殖民地们接受了产业转移的成果,又反过来拥有了对抗帝国的武器!

    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封建权贵摇身一变,成为垄断资本集团,让中下层新兴资产阶级们如何甘心?垄断的代价,是市场活力的丧失。

    在近百年的统治中,逐步也掌握了部分工业力量的殖民地,尤其是大量明人与当地民众通婚后,他们的后代,远隔中土万里之遥,又有多少向心力?

    乾宁二十七年,昭宗皇帝朱伯澂驾崩

    随他一同逝去的,还有这个帝国的光辉岁月

    烈火烹油的时代,结束了。

    景宗贞平三年,公元1751年

    第一次系统性经济危机爆发了(真实历史上是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