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31节 (第3/6页)
牙人就给明廷进献过一批线膛枪 那为啥不用呢?难道这些人都是傻子吗? 等到近三百年后,欧洲军队才开始大规模装备,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玩意压根就没法量产,质量上也不比滑膛枪强到哪去…… 没有冶炼特殊有色金属技术,没有材料学和化学工业的突破,没有高马力蒸汽轮机钻出来的无缝钢管。 材料不过关,膛线就算刻上去,顶多二三十次就会被磨平 别说十七世纪,就算放在两百年后,由于缺乏技术设备,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军阀势力,都没有生产线膛步枪的实力。 直到现代,枪钢、炮钢的材料属性与制造工艺,那都属于机密,无缝钢管那都是管制物资,出口到中东和中非地区的“游击神器”。 不过虽然无法量产,却并不意味着不能用 米涅弹的设计还是相当有用的,解决了线膛枪燃气密闭的一大难题 武备局那边一年给他弄出来一两百支,虽然只能发射三十几发,膛线就会磨平的线膛枪。 但也足够用了,毕竟这些线膛枪的应用场合并非正面战阵,而是“特殊战线”。 线膛枪的射程和精准度,比以往火枪都要强的多 比如现在这种状况,沈平鸿手里就有二十支从锦衣卫那弄来的线膛枪。 锦衣卫是每年生产的,数量极其有限的线膛枪最大客户。 而准噶尔作为最近几年,大明最关注的边境之一,自然也是锦衣卫的重要活跃地区。 ------------------------------------- 小半个时辰后,僧格面色铁青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叶尔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