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脑洞大就是了不起_分卷阅读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 (第1/4页)

    有人甚至面露羞愧之色。宋清也由此惊醒,与些自恃身份盲目瞧人不起的蠢才计较些什么!这样比之他们又有何不同?不止不值!反而白白浪费些许时间!

    谢维(字守言)先生是当时的名儒,也留过洋,学识渊博,贯通中西古今,声名远播,这点从当时学生们的态度显而易见。而等到后来,谢老先生看到宋清的试卷之后,竟是拍案而起,嘴里不住赞道,“此子大才!”边说便将之与众人传阅。

    此话当然有所偏颇,但宋清从小与祖父、父亲学习传统诗书,熟背四书五经,更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来又有四处求学、拜访名士、借书看的经历,不说数一数二,也是有一定文学功底的。

    谢守言老先生随后就急急忙忙去找了宋清,再一细细问询,虽有狂傲之处,但学问是不参假的。又问了祖籍长辈,两家却是认识的,欣喜之下便将宋清收做弟子,学问处事无一不教,十分用心。

    宋清平时也会慕名去旁边的北大、清华旁听当时有名的教授讲课,教室里经常满座,只能站在外边听。大多老师讲课风趣新颖,出口成章、不带课本的也有那么几位,更甚者这些老师中的许多人各有各的怪异之处,传出去也都是一段美谈,学生也都颇有受益。

    在学校,宋清和陆道之等人还开展了一个文学社团,自办杂志(学校资助了大半费用),很是受部分同学欢迎。

    他们办这些自然不只是为了名,时值中国危难之际,学生们几乎人人都有一腔抱负。且新文化运动发起之初,杂志在这些学生间影响尤其广泛,被视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当时甚至有人说,“青年如此,如清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