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2章 (第2/3页)
好在,三十里路很短,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待到大家缓过神来时,前方山间的丁字路口,已然出现了一座大型军营,正是此行目的地:三屯营。 第726节 历史(一) 通往喜峰口的丁字路口,地势霍然开朗,再不是狭隘的山道。 就在这块山间谷地上,三屯营巍然而立,正正卡住了通往三个方向的大军通道。 如今的三屯营城,是万历年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翻修的,之后历代都是蓟镇总兵官驻地。 三屯营城高三丈,周长七里。内里七十二条胡同将军城分割成许多方块,官府民房排列有序。护城河、草料场、演武厅和阅武场等一应俱全。 至于防御设施,三屯营城头不但建有五座角楼和九座敌楼,城高墙厚,外围还有横河环绕而过,诚可谓险关大塞。 今天,一六三六年九月三十日。三屯营这座大型要塞,终于迎来了建城历史上第一次,大约也是最后一次真正的要塞攻防战。 讽刺的是,将三屯营当初修建时的防御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却是修建者的假想敌:清军。 雄关城前,杀声震天,烟尘四起。 上千名重甲骑兵,正围绕着城桓运动。吸引火力的同时,也在试探着城防的薄弱点。 城东,是进攻者的主力攻击方向。大批卸下重甲的东江镇士兵,正舍生忘死地冲击着宾日门……三屯营东曰宾日门,南曰景忠门,西曰巩京门。 绝大多数假想敌为北方异族的要塞,城墙上都是没有北门的。三屯营也不例外,只有东、南、西三门。 面对强烈的攻势,城上清兵亦是全力阻敌。硬顶着城下射来的枪弹,城头箭如雨下,强行遏制住了东江镇的乘胜攻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