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朕发起飙来,标儿也不认 (第5/5页)
至诚至孝,强逼着儿子披麻戴孝,还有几分庄重可言? 而且朱元璋冷静下来后,也是后悔不已,不管怎样,自己都不该那么对标儿啊。父子生出嫌隙怎么办?让人误以为太子要失宠了,又该怎么办? 所以再固执己见,实在太不划算了。 于是朱元璋决定,还是给太子个面子,各退一步,让老五服丧一年,其余皇子服缌三月。 这样,下面人就会明白,他朱老板还是很在乎太子的感受的。 但这样一来,他自身的处境又尴尬了。 为了强行挽尊,朱老板表示自己并非为了孙贵妃一人,而是因为古礼已经不符合实际,需要进行改革。 他便命翰林学士宋濂等饱学宿儒,撰写一本《孝慈录》颁行天下,重新规定了大明子民的各种丧礼制度。 从此之后,子女不论为父为母,均须齐衰三年,所谓‘家有二斩’。 这对老百姓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读书人就太大了。 丁三年父忧,再丁母忧三年,要是那种生母非正妻的,还得丁忧三年……不管是人生、学业,还是仕途,都变得断断续续,实在苦不堪言。 【注】本书情节基本上都是符合史实的,包括时间点也是能卡上的。且至少是同时从出自两本史料记载,我才会采用。比如,朱元璋要砍朱标这段……明初的人物,朱元璋这样的汉子,是不能用中晚明的逻辑来揣度的,望周知。三戒大师的父可敌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