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流行化 (第1/4页)
五十年代初的黄梅调,还带有很多的古法唱腔,比如正常说话时尾音拖得较长,听起来有几分京剧之感。 所以这感觉,跟后世的黄梅调流行腔很是不同。 杨秋有几分不喜。 黄梅戏《天仙配》的古法唱本是早就便有了的,杨秋删删减减得跟后世听过的差不多后,便聘请了音乐大家姚闵做了电影音乐监制,两人按照杨秋的意愿开始对唱曲进行了一番修修改改。 一路摸索着,做起了黄梅调的流行化改良。 姚闵不愧为音乐大家,杨秋提出的思路,有时只哼得一个调子,他便理解得明明白白,曲子便修改得极其顺利。 再加上洋楼里的席婧婷对第一次‘拍电影’甚是向往,等杨秋两人改完一次曲子后,她都极为配合的实验表演一次。 理论结合实际,没几日便把《天仙配》的唱曲全部改编完成。 然后自是姚闵先行带人进录音室,将唱曲灌制成声带,等拍摄的时候放在镜头外播放,给演员对口型用。 不过这是外话不提。 至于演员这边…… 因为香江实在找不到真正的黄梅调师傅,再加上此时黄梅是调不是戏,唱本里原也就没有什么大场景。 所以为了《天仙配》电影开场的一场七仙女群舞,杨秋也只得找了一个京戏北派女师傅李居清和她的几个女徒弟,带着杨萌刘靓华席婧婷等女强化训练一番。 不求最好,只求形似。 刘靓华席婧婷自是不用多说,没想到杨萌却给了杨秋几分惊喜,训练了才两天便有些似模似样了。 一番询问下才知道杨爸杨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