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穿小鞋 (第2/5页)
生在学习,办公场所挤得不行,干脆在乾道三年(1167)向南转移到清波门北侧的净因寺,又盖了不少新房子。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知府们致力于办公大楼建设,厅堂建筑越来越丰富,府治门口有桥,里面建了中和堂、有美堂、香远楼、竹山阁、牡丹亭、诵读书院等几十间建筑,从开会办公到文化娱乐一应俱全。 临安府治有八名押司官,谢玉轩年纪最轻,资历最浅。 府治除了朝廷委派的官员外,还有很大数量的吏。像临安府除了押司官外,还有孔目官,勾押官、开拆官、粮料官等几十名官吏。 县衙门里,则有押司、录事、手分、贴司等官吏。 这些官吏,有些是招募,有的是差派,谢玉轩这个押司是世袭的,父死子继。 临安府的府尹一年半载就会更换,没有这么一帮官吏协助,知府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处理好政务。 “玉轩,怎么才来?董先生急着找你呢。” 刚到办差的公房,一位穿着凉衫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暗暗责备道。 谢玉轩保持着所有的记忆,知道这个年轻人叫艾攸海,比自己大几岁,也是子承父业。两人年纪相仿,又是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府治,关系较近。 而他所说的“董先生”,大名董懿涵,是临安府八名押司中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经验最丰富,为八名押司之首。 谢玉轩想起来了,董懿涵昨日让他找份陈年旧档,结果半天也没找到。 临安府的档案,是按年份存档,每年他们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