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续命人_第二十八章 濮王的野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濮王的野望 (第2/4页)

去年从其兄长赵士篯手中继承的濮王爵位。濮王一系一直是遵从的是“兄终弟及”的传爵传统。大宋最有名的濮王当属赵允让,他的第十三子赵宗实过继给堂弟仁宗赵祯为子,仁宗死后赵宗实改名赵曙,继位为英宗。

    为了尊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父”,英宗皇帝掀起了长达三年的“濮议之争”,差点让濮王赵允让被追封为皇帝,虽然此事最终因为英宗突然驾崩而终止,但从此濮王系的子孙坐稳了皇位,论起来赵构也是濮王系子孙。

    赵士輵的父亲赵仲湜是唯一一个以“德望俱隆”被拜为濮王的,赵仲湜是英宗皇帝胞兄楚荣王赵宗辅之子,当今皇帝赵构的皇叔祖。

    靖康之变时,汴京失守,大宋父子两代皇帝被擒,群龙无首之下,六军欲推举赵仲湜为皇帝,赵仲湜以“自有真主”为由坚辞不就。

    六军欲学当年的陈桥兵变,也给赵仲湜来个“黄袍加身”,不料赵仲湜竟有登基恐惧症,他见说不通,干脆用剑架在脖子上威胁拥立他的将领要自杀!将军们没办法,最终与赵仲湜定下一个月之约,如果过了一个月,赵仲湜所说的“真主”还没有出现,“则仲湜当即位。”(注1)

    幸好上天没有为难赵仲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赵构就在南京登基,赵仲湜由汉上率众拜谒。恰好当时的濮王赵仲理被掳北上,于是赵构下诏“德望俱隆”的赵仲湜袭封濮王。

    赵仲湜虽然拒绝了登基为帝的机会,但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