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岳飞旧部 (第2/5页)
忠答应一声,向马腹踢了一脚,骑着马儿离开,不消片刻,汪澈听到他高声吩咐:“汪大人有令,今晚在驿站修整,明日一早再回临安。大家打起精神,很快就会有热汤食了!” 一个身背红旗的小兵得到马怀忠的指令,骑马飞跑着去驿站打前站,命人安排房间和热汤食,还有马儿的草料都得提前预备下。 车声辚辚,汪澈的思绪又飞回了巡视岳飞旧部的日子。 鄂州将士的万人血书呈到皇帝案头,次日,汪澈奉旨出临安。 作为清要至极的位于大宋政坛巅峰位置的文臣,汪澈对武人,尤其是一帮刀头舔血的大头兵一向是居高临下,俯视的。如果不是为了躲临安的风浪,汪澈不会接这个差事。 他无法想象一支主帅父子皆以谋反罪被杀的军队,经过了十八年的磋磨会堕落成什么样子?他甚至推测这封打着替故帅申冤的“万人血书”包藏着的多半是大头兵们向朝廷要钱要粮的私心罢了。 汪澈做出这样的推测并非他对岳飞旧部抱有什么偏见,实在是这种cao作在大宋朝就是常例,大宋朝“三冗”之一的“冗兵”,多半是指厢军,厢军的来源大多都是农民起义后接受朝廷招安,编练为厢军。由于饷银微薄,难以糊口,厢军们时不时地就要闹腾一下,让朝廷出钱出粮安抚,他们又能安静一阵。 离开临安前汪澈见过皇帝和左右二相,得他们面授机宜,确定了这次安抚的“代价”,因此,汪澈给自己这次的使命定下了一条底线:“只要不越过皇帝和相公们许诺的条件太多,本官都由得你们!” 汪澈到了鄂州,还来不及修整,岳家军的将领们纷纷前来敦请他这位“天使”移驾军营,替圣上校阅三军。 汪澈将擦脸的布巾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