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乡试中 (第2/4页)
大方? 所以这一题也不难,凡是立志科举的学子,必先掌握这三种文体,这是为官的基础,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格式一定要正确。 而且公文很讲究词藻,越是词藻华丽,越是显得高大上。m.zwWX.ORg 这一点苏齐本人是不太苟同,华而不实的东西他一向不太喜欢。 但形势比人强,光凭个人喜好只怕得不到好的结果。 所以这题还是得走大众路线,说白了,就是拽文。 但凡事过犹不及,拽文拽过了,也可能适得其反。 就比如开考前听说的一件事,据说上一科有一位考生,因其文笔有限,苦思良久也写不出一篇佳作来。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自觉高明的法子。 他从脑中搜刮出一堆的生僻字,堆积出了一篇“表”书。 阅卷时,直接将考官给整懵了,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写了些什么,但又不敢轻易弃卷,万一是篇奇文,岂不就错失了一个人才? 最后实在没法,考官搬出了《说文解字》,直接对照着那篇表书一一查验。 等到通篇查下来,直接将那考官气了个半死,这确实是篇奇文,不过是篇不知所云,狗屁不通的奇文。 结果可想而知,卷子直接被丢弃一旁,考官还不解恨,直接以该考生扰乱阅卷秩序,浪费考官时间为由,划去了他作为考生的资格,责令其往后都不得再参加科举。 前人的教训都是后人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言归正传,接下来的题也都着重在考察考生的理解力,考题也越来越接近做官的实用性。 乡试连考九天,但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