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 (第3/3页)
倒也罢了,可这镇挨着牛驼山,经常有胡子sao扰,产的粮够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哪里来的余粮捐给益州? 可皇帝说要捐,不捐就摘了你上司的乌纱帽,于是你上司也跟你说,筹不到粮你就自裁吧! 跟自己的脑袋比起来,老百姓活不活得下去算屁大点事儿! 这世道,拜菩萨没用,再怎么菩萨心肠的官老爷,他也得先求自保。 归根结底,是做君主的眼里没有民生。 那时候,他在山上,听说天齐大灾,颜柏榆力排众议坚持减免赋税,然后去向邻国借粮。 别国肯借,他就客客气气陪着笑脸,别国不肯借,他也不勉强。 朝臣说他这是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 颜柏榆不在乎,他只想让他天齐的百姓好好过日子。 后来百姓知道圣上如此爱护他们,感动不已,自发组织起来,大兴生产,开荒地,试新种! 在赋税减半的前提下,来年国库却反充盈两成半! 那时候,众志成城的人战胜了喜怒无常的天。 百姓们抬着一袋袋粮食聚集在官府门口,县老爷们说,“够啦够啦,皇上有旨,不许多收。” 百姓不走,笑呵呵的,“不能让陛下替我们背债,这些粮食不是交的税,是给陛下拿着还债的。” 于是一封封折子递到颜柏榆书房,颜柏榆夜挑灯火,看着各地丰收喜讯,终究没有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给他写了一封只有一句话的短信。 “长清,万幸此年风调雨顺,去年亏空已填,孤一切安好,百姓也好。” 沈长清的白鸽在隔日清晨落在宫门口,宫女给颜柏榆也带去一封信。 同样只有一句话。 “臣已知悉,愿陛下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