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死社稷_流寇死社稷(3)湘赣烽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寇死社稷(3)湘赣烽烟 (第4/11页)

有准备好,他的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毕,战车也还没有造

    好,粮食更是严重不足。所以,尽管前线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闯军和明军的主

    力却始终没有出动。

    现在已经是夏季,闯军中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农,对于己方控制区内粮食产

    量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再将运输能力计算在内,他们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严

    峻的问题。

    假如在洛阳与孙传庭决战,需要翻越熊耳山,闯军的后勤补给能力只能保障

    四五万人的粮草供应,这样一来,在兵力上就会处于劣势。如果在更靠南的汝州

    进行决战,则可以支撑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与官军兵力相当。假如放官军冲入南

    阳盆地,闯军在这里可以利用白河的水道来运输粮食,就可以出动十几万大军,

    再动员民兵,对官军形成巨大优势。

    所以,进兵洛阳很明显是送死,不予考虑,但李自成也不希望将官军放入南

    阳盆地。南阳盆地包括南阳和襄阳两个府,有多条河流经过,气候温和,雨量充

    沛,土壤肥沃,既可以种植小麦,也可以种植水稻,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这里是闯军最早建立根据地的地方,各地安置了大量闯军的家眷和伤残退

    伍兵。如果让官军杀到这里大肆烧杀抢掠,将动摇闯军的根基。因此,李自成将

    决战地点选在了汝州。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汝州进行决战,闯军的后勤能力只能保证

    出动三个营,一个营作为预备队。湖北、豫南的粮食养不起五个营的闯军,必须

    有一个营去另寻出路。

    最终决定,由中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