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五) (第4/8页)
有所不同,如此处王弼的注释,虽不以卦象去穿凿附会,但并不离“爻数”、“阴阳”、“刚柔”去穿凿《周易》文辞。王粥注释《周易》是继承《易传》里的《彖》、《小象》的宗旨,而反对“汉象数”去注释《周易》。虽不以“汉象数”去穿凿附会《周易》,却以“爻数”、“阴阳”、“刚柔”去解释《周易》,一样的是背离《周易》宗旨,因《周易》是部政治哲学,是为君子(统治者)讲述修身、治国的政治道理,《周易》里没有阴阳、爻数、刚柔之说。 而“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此句在《周易·夬》文里应系统的分折其含义。 “頄(gui)”:指颧骨。“夬夬”:快速决断。“濡”:浸渍,潮湿。“愠”:怨恨,生气。 本句还是运用比喻说明事理,本句意思是“强壮表现在表面上,是有危险的。若君子不分青红皂白,急速决断而一意孤行,那么,就如同行路遭受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这是说,不能表现在虚张声势的表面上,会有危险的。若君子不了解实情而独断专行,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后果,也就怨不得谁了。这里是用行路遭雨淋来比喻,寓意没有做好防备工作,就会出现像行路遭雨淋的后果。 而王弼的注释则以阴阳、爻位附会出君子与小人这对帝制里人格道德说教上的乌七八糟上的一番论述。而此句里的君子是个政治概念,指贵族统治者,并不是道德概念。而王弼附会出的君子与小人是对道德概念。帝制时期里君子是圣人,是忠臣,是完美的善人,是高大上好人;而小人,则是jianian臣,阴险狡诈,唯利是图,煽风点火,唯唯恐天下不乱者。总之,在帝制里把人分为两种,君子与小人。王弼注释出的君子与小人与此句内容是个风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