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四) (第2/6页)
身,腹也。《观》、《坤》为身,故“艮其身”。得位承五,故“无咎”。或谓妊身也。五动则四体《离》妇。《离》为大腹,孕之象也,故“艮其身”。得正承五,而受阳施,故“无咎”。《诗》曰:大任有身,生此文王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孚,悔亡。 虞翻曰:辅面颊骨,上颊车者也。三至上,体《颐》象,《艮》为止,在《坎》车上。故“艮其辅”。谓辅车相依。《震》为言。五失位悔也。动得正,故“言有孚,悔亡”也。 上九:敦艮,吉。 虞翻曰:无应静止,下据二阴,故“敦艮,吉”也。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艮》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三家,即郑玄、虞翻、李鼎祚的“案”说,依然汇编虞翻的注释贯穿全部内容。 在对所谓卦辞“艮:艮其背”郑玄的注释是:“《艮》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无相顺之时。犹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与通,故谓之《艮》也。” 郑玄是东汉末年人,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汉象数”易学,正是产生于东汉末年,在东汉末年之前并无“汉象数”易学,虽然有“易学”(今本《周易》学术),但并不是始西汉产生的“汉象数”易学。 “象数易学”就是通过对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里的一个卦画符号里的八卦取象,和每卦里的几个爻题数字,而产生的以八卦取象和数字爻位去注释所谓的卦爻辞。并且“象数”产生于西汉,庞杂的“象数”学说本是西汉“占验筮学”上的产物,皆是由那套六十四卦符号工具与八卦符号衍生的产物,到东汉末把西汉产生的“汉象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