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六) (第5/13页)

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2)附录《周易·姤》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姤,女壮,勿用取女。

    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踯躅。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包无鱼,起凶。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姤其角吝,无咎。

    (译文)

    四十四、婚配,过分强势的妇女,不适合娶为妻。

    纺线系于纺车的金锭上,真不错,利于长久的工作。看见了伤怀的事(触景伤情),羸弱的母猪在护爱哺乳它的幼崽时,驻足不动。厨房里有鱼,平平安安,但不是用来招待客人所备的。屁股上没了皮肤,行动就艰难。虽遭磨难,但无大的祸害。厨房里没了鱼,开始起了风波。匏瓜绕着杞树上生长,成熟美丽的花纹彰显在外,瓜熟蒂落。婚配如雄性,虽会出现问题,但没有咎害。”

    (解说)

    本篇的题目是“姤,女壮,勿用取女。”“姤”的意思是“相遇”。在本篇里是指“婚遇”、“婚配”。本篇立论是“婚配,妇女强壮,不可取为妻”。这是何逻辑呢?这正是儒者所认为的妇道观念。但这里只是认为“勿用”,即不可以娶,而并没有出现如何的后果。如“咎”,“凶”这些不好的判词。这说明只是自己掌握而已。在《周易》时期,表明对妇女已有了审美与道德观。西周时期对妇女的规范,有了一套妇道的价值观。即设定了礼教规矩。大抵女子“壮”了不合世俗规范。中国的妇德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已给妇女戴上各种禁锢的锁链。《周易》内容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尊女卑的意识观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