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癸字卷 第六百七十一节 殊死一战,无可回避(1) (第2/5页)
起来损耗很大,需要一支庞大的修配队伍随时能够调换零部件甚至整个火铳。 虽然这些队伍叛变过来了,但是后勤保障这一块一直是掌握在军镇上,没有过来。 失去了各种保障,特别是对专用火药的保障,这些火铳就成了鸡肋。 按照大周方面的要求,训练一直要保持不断,而他们当时叛变过来时带来的火药有限,一旦继续保持原来在大周那边时的训练强度,只怕要不了几个月就得消耗殆尽。 而建州这边实际上也能研制和生产出一些火药了,但是在威力和杂质残留等各方面标准上却没法和大周那边相比。 试用了建州自产的火药之后,很多火铳要么堵塞炸膛,要么难以清理干净枪膛而报废,要么就是射击精度和距离大大缩水,也包括在弹丸上无法做到原来那样标准化一致性,这极大地限制了这些火铳兵的发挥,甚至有成为鸡肋的局面。 这也是努尔哈赤最大心病。 眼睁睁看着几千支火铳在手,却无法真正排上大用场,小规模的作战,还可以尝试着集中使用一下,但是要大规模的运用,在没有解决火药和零部件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 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大周那边早就严防死守,根本买不到,只能通过朝鲜向日本那边和西夷人来解决,但如果继续这样消耗下去,哪里还有这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想方设法也要寻求一战来打破僵局,寻求获得几年发展期的最关键要素,一旦退回到原来建州女真地盘上去,自己那什么来改善和提升火器的使用规模,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和可能了。 好在现在建州军的披甲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仍然足以承担起一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