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一章 未来的方向 (第2/4页)
的角度,应该算得上是幸运的一份子了吧……从概率上,至少有90%的文明,比我们弱小。” 身后的几位年轻人,有一些是张远的接任者,还有几位是年轻的副舰长,他们全都没有说话。 张远又问:“你们觉得,人类最为不幸的地方,在于哪里?或者说,人类文明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 “不完美么……寿命太短暂了。”秘书处的李成博士回答道:“相比巴迪特人,人类的寿命实在太短,大多数的人脑袋也不太聪明,很难适应长距离的星空航行。” “在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人类能够忍受孤独的时间,也就只有两三个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用了两个月;麦哲伦环球旅行,用了3年,但是至少停靠了17次,相当于两个月停靠在岸上一次。再多就不行了,水手非得造反不可。” “……大星际时代也是一样。如果不是昆仑山社会足够庞大,并且通过冬眠手段,强行缩短感受到的时间,对人类而言,这种星际旅行实在是太枯燥了。外太空工作者时不时会产生旷野恐惧,就算经过训练,还是有这样的概率。” 通常而言,昆仑山一千多万的人口,长期清醒年限大概在一百万,算得上是一个中型城市规模,所以大伙不会孤独。 再加上冬眠,也就是,一趟星际之旅50年,人们感受到的只有五年,这样就还算可以接受。 李成博士继续道:“寿命的短暂,不仅导致人类的巅峰期短暂,也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智力的巅峰期虽然长久,但是创造性的巅峰期并不长。” “从意识形态方面,人们更希望定居在一颗星球。所以我们只能建造类似于昆仑山这样的巨大母舰,才能获得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实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