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大佬魂穿假二代_分卷阅读4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 (第3/4页)

,这种东西不能靠近,靠近会死,更不用说种群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遗传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等等。

    如果真有‘飞蛾不扑火’的那一天,那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飞蛾的智商突然集体上涨,从同类扑火自|焚的行为中吸取到了教训,要么就是经过了严酷的自然选择,所有对火光与热度有渴望的飞蛾全部被淘汰,只剩下那些基因中产生微妙变异、对火光与热度无感甚至恐惧的飞蛾幸存了下来,并且繁殖、发展、壮大。

    但如果存在人为干预的话,只要检测到这种飞蛾的‘易感区间’,人工设置出一个能够诱导飞蛾发生行为变化、决定变化的环境,就算飞蛾经过了七十二种变化,也难逃被人为和谐的命运。

    周诚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他网购到的这些人工养殖的蝗虫,通过自动调整光波反馈来筛选出这些蝗虫最喜欢的光波,以实现蝗虫的‘光波诱引’,再通过这些蝗虫来筛选能够破坏这些蝗虫脑部结构与生殖结构的声波,利用声波来将这些蝗虫‘致病’,可能无法立即将这些蝗虫杀死,但会让这些蝗虫失去了祸害植被与作物的能力,并且它们无法繁殖出下一代……只要稍加时日,‘虫灾’便可以消弭于无形。

    徐仁宗教授派来的那几个研究生一直都跟着周诚,他们想看看这位年纪轻轻的大佬会怎么做这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当多的实验,‘大佬’做科研和他们这种‘学术菜鸟’做科研有什么不同?

    然后,这些研究生就被打击到了。

    真有不同,而且是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不是体现在实验思维上,而是体现在实验手段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