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第2/8页)
,明军的各路援军抵达,那后金不就被换没了吗?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尽管这场战役的开局,明军打得不算很好,自始至终也没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就像黄台吉对战事不满一样,骁勇善战的后金军没能吃掉任何一支明军部队,骁勇善战的宣大边军也没能吃掉任何一支后金部队。 这是因为宣大防线兵力较少,等各路援军抵达,肯定要给后金军来一场大的。 但实际上,这场糊里糊涂的战役打到这个时间节点,双方都已经是拼尽全力的最好表现了。 明金双方的统治者都对进行到此时的战役非常不满,差别只在于,黄台吉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感到焦虑,正在竭尽所能地为己方寻找撤退时机;而崇祯皇帝则对接下来的战争充满期待。 然后……援军没来。 傅宗龙那边负责组织蓟镇、密云、山海关、宁远抽调三万援军,军队根本凑不齐。 他自己手里就标兵三千,山海关先派来五千人,由副将王应晖率领,这人崇祯元年因为侵吞克扣军饷被扔到诏狱里了,刚被放出来没多久;宁远那边的吴襄说要凑六千人出兵,但手里就五千,朝中言官一骂街,他还要耍性子自己先走,又被傅宗龙好说歹说劝回来。 兵才凑了一半,出事了。 黄台吉深感兵马围着应州城不是个事,大几万的后金军入塞后专注攻战却一事无成,大同城里的宣大总督张宗衡也不怕他,满洲兵也是人,处处受挫哪儿还有什么士气可言?再这样耗下去,他就完了。 算来算去,此时不计一切代价攻陷一座城池,是符合利益的。 一来能补充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