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六章 青春总要叛逆 (第4/9页)
轻,岁月还未曾来得及狠狠扇我几记响亮的耳光,没来得及教会我认识‘利害’二字,所以我今日来了,再过几年若遇到同样的事,老实说,我自己都不敢保证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或许我会和其他人一样躲得远远的,再多活几年,说不定我还会趁机落井下石……” 孙伏伽一怔,接着哈哈大笑:“好一番大实话,世上口舌之徒多矣,尽是些邀直之辈,难得罗县侯却说得如此直爽而入情理。” 罗云生也笑:“所以,趁着我这几年天良未泯,良心还没被狗啃完之前,孙正卿是否能为下官大开方便之门?” 孙伏伽接着大笑,一边笑,一边侧过身子,延手相请。 “世上有罗县侯这等妙人,老夫若不行个方便,倒成了不解风情的厌物了,罗县侯,请。” 探望侯君集是罗云生三思之后的决定。 侯君集犯的事罗云生当然清楚,自从他回到长安被拿入大理寺后,长安城为了这个人而沸沸扬扬,李世民的选择,朝臣的倾向,番邦异国使节的纷纷登场,整个长安成了一座舞台,由着各种角色唱作俱佳。 反而事件风暴最中心的侯君集,却已无人问津,或者说,无人敢问津。 发展到这一步,侯君集已成了一个被虚化的人物,各方角色针对的已不是他这个人,而是放大到了天可汗陛下和整个大唐在强势扩张时期的政治倾向,行王道还是行圣道。 或是对异国番邦直接霸道地碾压过去,李世民和大唐朝堂对侯君集的处置结果便成了大唐以后军政国策的风向标,这个风向标成了异国番邦未来数十年对大唐是和是战,是离心还是臣服。 被关在大理寺的侯君集之所以无人敢问津,就是这个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