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昌江日出 (第2/3页)
早饭,我们吃完早饭后,把行李装上驴车和牛车,离开客栈,向西面出发。 我们一路坐着车向前,走出了小镇,走进了村道,步入田野,穿过两旁比人高的芦苇丛,终于到达了昌江的渡口。 我们一行人需要搭乘过渡小船,才能到达对岸。 一路走过来,发现今天的雾很浓,凌家子弟的衣服都被雾湿了。 凌轩忙于走前走后打点一切,照看我的任务,就交给的萧遥剑,他在临出发时,就为我披了一件小羊皮衣服,我还是很暖和的。 走近昌江时,只见两岸长满了芦苇,此时的芦苇开满了毛绒绒的花,江风一吹,两岸白浪滚滚。 正是: 婷立江堤未说愁, 惯尝冷雨笑金秋。 平生尽解风霜味, 一曲欢歌伴碧流。 在等三叔联系渡船时,萧遥剑伸手摘了两支芦苇给我和陈婉玩,我们都很高兴! 萧遥剑是那种胆大心细的人,很懂得哄人和体贴别人。 在古代的江南,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船的种类有很多,按运载的不同分为货船、客船、渡船。 此时我们站在昌江的渡口,等待的是渡船。 渡船一般就是供横渡较宽的河流用的,如果是小河的话,在古代也有“共享船”的使用。 也许有人会问: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被训练过怎么撑船,那怎样共享呢? 是这样的,江南的野外多河涌,建桥多被大水冲毁,聪明的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两边岸上建一牢固的高架,上边有一条固定的铁索或绳子横跨两岸。zWWx.org 人要过对岸时,就用岸边拴着的共享小船,站在小船上,摸着铁索或绳子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