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专业事找专业的人(3更到) (第2/4页)
毕竟在关系到外贸方面的问题,刘向阳似乎比较权威一点,而且作为轻工厅的官员接触面广如果有适合的人才由他介绍更加靠谱。 “那个.....”黄贺有些小心试探的问道:“刘股长,不知道咱们轻工厅这边有没有什么企业在国外有外驻的啊?” “嗯?外驻?你是说大使馆?” 在90年代初期,虽然国力不断上涨,但是事实上一般而言是很少有在国外进驻并开设档口的企业的。毕竟在当时虽然已经有一部分人富裕了起来,但是出国依旧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情。 除了一些特别大的贸易公司之外,一般很少企业在真正意义上与国外企业合作。 当然,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并非是合资这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而是说建立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的合作。 有人会说,合资为什么不算共赢?人家出资本、技术,我们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劳动而已,不仅如此我们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 其实这句话也没错,至少在某一个时段中我们国家正式采用了这样的策略不断的学习才跨越了数十年的科技步伐的。 但是代价呢? 无疑是巨大的! 那个时候我们国内俨然被发达国家当成了一个生产基地,以廉价的劳动成本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 我们的确学到了技术,但是我们辛苦的付出难道就只值那么一丁点连他们工人十分之一都不到的薪水吗? 所以纠结这个问题是多余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战略性的合资关系的确牺牲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真的不敢再写深入了,怕和谐) 既然站在不平等的合作关系上,一切都是老外牵着鼻子走,他们是根本不希望国内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