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顾怀 (第3/4页)
年人,还会对翻供的污点证人假意减刑,根本死不了。那我就让你未来的一生都无法过正常的生活,却又领不到政府发放“精神残疾”的救济款,只能自己负担这庞大的开销,永永远远为钱所困。 “高度的反侦查经验,极强的分析、推理、搜索能力,对心理学的透彻了解,以及能用语言煽动他人,几乎达到‘cao纵对方思想’的能力。” “以及,最重要的——对现有社会伦理、秩序的漠视。” “上述这些,无一不象征着,这是一个潜在的,极度危险的人物。 曹宣影眉头紧锁,认真看完手上的资料后,才道,“政府出资的孤儿院长大?” 按理说,这种高智商反社会人格的存在,应该在幼年时期就暴露出相应的倾向,被心理测评洞悉,上报到有关部门,酌情收编才对。 但看叶顾怀的履历,以及历年的评估报告,全都是正常人的数值,巧妙地框定在一般意义上的“天才”范围内。 无论仪器还是人,对叶顾怀的未来规划建议竟都是“身手矫健、思维活跃、处事冷静,极其适合报考警校”? 曹宣影不会质问“是不是你们弄错了”,因为他知道,老领导来找他,就证明这件事已经有七成以上的把握。 越是这样,就越令人不寒而栗。 这一刻,曹宣影竟想起了一个流传多年的古老笑话:我造出了一个肯定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人,可它没有通过。 叶顾怀的情况也差不多。 如果一个人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与体检一样司空见惯的“心理健康测试”暗藏玄机,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导致他没被特殊部门带走,接受相关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