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节 (第4/7页)
一名大学的校长,礼遇你们这样的优秀学者岂不是应该的?知道先生还有事,但旅途辛苦,不若在附近咖啡馆先聊一会儿?” 李谕看向sierra,sierra耸耸肩:“无所谓,反正咱们不缺时间。” 美国人从很早开始就极度热爱咖啡,李谕之前喝过不少次诸如kfc里的美式咖啡,但这时候喝到嘴里的咖啡感觉是真的苦。 詹姆斯校长说:“本来我已经想与芝加哥大学校长联名向你写信,但突然得知你要来芝加哥。我听你们中国文化界圣人孔子说过一句,有朋远方来,乐乎。我们真是快乐得很!” 李谕笑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校长还知道这个,不简单。” 詹姆斯说:“我曾经读过中国伟大学者辜鸿铭所翻译的《论语》以及《中庸》,言及这是中国学者们最看重的典籍。” 早在辜鸿铭之前,就有国外传教士把四书翻译成了外文,但他们水平太低,语句不通、错误频出。直到辜鸿铭出手,才算是把这几本两千年前的文言文经典翻译得比较明白。 他能在国外如此出名,也与此极其有关,甚至很多这时候的老外以为辜鸿铭是最懂国学的人。 所以国外才流传那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此后出口转内销,借由国外的名气迅速带动自己在国内成了大名人。 不过估计很快这句话里“辜鸿铭”就会变成“李谕”了。 只是李谕搞的本来就是西方人擅长的科学罢了。 李谕说:“四书确实代表了中国文化,但想要通过它们就读懂中国还是很难。” “我当然明白,”詹姆斯说,“我了解过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而且我一直坚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