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4/7页)

的黄磷火柴自尽。已经出了好几起命案,连官府都盯上了我们,要不是唐道台出面,恐怕我们早就再次被查封。”

    清廷的官员们大都不懂现代工业,再加上洋人背后施压,几乎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一棒子打死民族产业。

    李谕明白了他们的处境:“的确是要做技术上的革新。”

    唐绍仪说:“正是如此,设备现在已经有了,关键还是技术上达不到。如果李谕先生能解决技术问题,把安全性先提上去,我想刚才提到的其他困难都可以解决。”

    李谕心中想了想当年的化学知识,然后说:“我明白了,我随你们去看看。”

    “太好了!”张新吾和罗剑秋非常兴奋,“您要是不出手,恐怕整个中华大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帮上忙的人了。”

    张新吾曾经在天津北洋学堂读过书,也学过西学。

    但就像京师大学堂一样,当年刚刚开设的大学基本就是承担着西方国家小学的任务。并且大都更看重的外语和政法,对科学领域涉及很少。

    张新吾属于热血青年,虽然对化学根本不懂多少,也压根没听过“同素异形体”,但是凭着心中一股劲也要干。即便明知洋人的火柴更好,但就是要做自己的民族产品去和他们竞争!

    清末民初这种人并不少见,而且张新吾从事的又是比较有意义的化学工业,无论如何李谕也应该帮他一把。

    李谕同唐绍仪一起找到管学大臣张百熙。

    唐绍仪的天津海关道只有四品的官秩,但是从诞生起,海关道就是超级实权部门,他们管理大清海关税赋,实际上的地位仅次于地方封疆大吏。

    所以唐绍仪一出马,张百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张百熙语重心长对李谕道:“没想到甫一开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