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5/7页)
,并有三名监考时刻巡视。 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高考”,感觉上似乎和上一次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他并不是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是科考,每一科就要在一间只有一平方米左右的小隔间里待上三天三夜。 李谕曾经到南京游玩时,去过江南贡院游览,也就是中国科举博物馆。还进去小隔间中感受了感受,那种逼仄的环境,反正让他在如此小的地方连续坐上三个日夜肯定办不到。 况且按照当时的传统,考生还不能随便出去大便,因为这被认为是非常晦气的…… 想想就无法接受,那得什么毅力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第一天的头场考试是中外史学十二问。 监考官首先发下答题纸,纸张很大,因为基本上所有考生都是用毛笔书写。 唯独李谕是采用铅笔书写,感觉小半张纸对他都绰绰有余。 虽然是理工男,不过历史也是学过的嘛!而且他的历史水平再不济,也是远超100年前的学子吧? 学子吧? 吧? ? 当试卷发到手中时,李谕瞬间感觉脑瓜子嗡嗡的! 这!这这这! 多少分及格来着? 还是给大家看看当年考试的原题吧,能看到还是很不容易的。 问:泰西史家谓国之能造文明极轨者,必海线延长而江河灌输,其说于古则征之希腊、罗马,于近则验之英吉利。然亚洲、南洋诸岛及高丽诸滨海国以便交通振古泊,兹未为上国,岂前例非欤,抑亦有他故也? 问:大彼得、华盛顿、威廉第一功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