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节 (第3/8页)
个关于原子模型的设想,并不同于汤姆逊教授所提出的‘枣糕模型’,正好与先生一起探讨一下。” 李谕说:“教授请讲。” 长冈半太郎从包中拿出一沓纸:“这是我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我设想原子的微观模型应该是类似于土星以及其卫星般的结构。” “咦?”李谕拿起那张纸,中间画着一个巨大的原子核,然后四周则是小小的核外电子,的确就像是土星与卫星的结构。 长冈半太郎略带期待地问道:“先生觉得如何?” 李谕说:“确实比枣糕模型要先进,你是如何做出的这种猜想?” 长冈半太郎说:“其实我也是凭借直觉与猜测。” 李谕心中叹了口气,虽然看起来长冈半太郎的“土星模型”与几年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大同小异,不过物理学家的眼光都是很毒辣的:一个是土星带着卫星,一个是太阳带着行星。本质上大不相同。 卢瑟福敢提出来“行星模型”是有根基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α粒子散射实验。正是通过这个实验让卢瑟福知道了原子核内绝大部分都是空旷的,原子核的体积应当非常小。 所以他才提出了类似整个太阳系的“行星模型”,因为太阳系也很空旷,而正好太阳的质量又极大。 但是长冈半太郎的模型则太像猜出来的:土星与卫星所组成的系统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空旷空间。如果长冈也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不会提出这个模型。 不过终归是比枣糕模型好一些,李谕只好说:“你可以尝试将其发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