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1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节 (第2/7页)

,第二期来投稿的研究者也多了。

    鉴于目前美国科学家对天文学的热爱,李谕准备再写一篇关于天体物理学的文章。

    他的《分形与混沌》让许多人又重新开始讨论起多体问题,但显然三体问题难度太大,李谕准备写一个常规的二体问题。

    他在文中首先讨论了讨论几十年前洛希就研究过的洛希极限,以及土星环的形成原因分析。

    简单点说就是某颗或者某几颗彗星进入了土星的洛希极限,然后被潮汐力撕碎形成了土星环。

    洛希极限在李谕穿越前因为《流浪地球》也是个大热的概念。但电影里一个小bug:导演组实际上给错了木星与地球之间的洛希极限距离。

    按照计算,由于木星的密度太小,它的刚体洛希极限在自身内部,也就是它不可能把地球撕碎。

    虽然流体洛希极限达到半径11万公里,超过了它的半径7万公里。不过这个数值也是相当小了,距离这么近,就不是潮汐力这么简单了,因为地球质量也不算小。

    而电影中给出的木星与地球间刚体洛希极限是89万公里,流体洛希极限是171万公里,然后故事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进入刚体洛希极限而展开。

    犯错的原因是导演组大意了,他们把太阳和木星的洛希极限数据套了进去。也就是木星进入距离太阳171万公里距离时会被太阳撕碎的距离。而非木星与地球的洛希极限距离。

    不过这种小bug并不影响电影本身的优秀。

    ——这就是理工男的臭毛病。

    哈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