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箱子里的大明 第136节 (第1/7页)
“正是!如果有足够的粮食,能安抚得了,倒也不必杀光。”洪承畴道:“然而天下大旱,这旱灾见不到半点结束的样子,到哪里去弄来足够的粮食?除非老天爷开眼……” 他摇了摇头:“所以,终究是得杀个干净才行的。” 在他的位置上,看不到除了杀之外,还有别的出路。 李道玄也不禁叹了口气,虽然他和明廷不穿一条裤子,也没打算帮明廷。但如果站在明廷的立场上来看,剿灭流寇却毫无疑问是最佳,或者说唯一的解决办法。 明朝末年,有多位巡抚、总督对流寇采取过招抚的态度,例如杨鹤、熊文灿都主持过招抚,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为啥? 原因很简单,你把人招抚回来,得给人提供食物,提供耕地,得让人能活下来,如果做不到,那你怎么抚? 但明廷财政拉垮,提供不了足够的食物。 天灾当头,明廷也提供不了能种出粮食的环境。 几次招抚,最后都失败了,反而因为招抚给了流寇休养生息的机会,流寇假装接受招抚,吃朝廷几顿,休养生息几天,然后马上又反,再度闹腾起来,把更多的良民裹胁为贼,进一步破坏生产力,降低粮食产量。 生产力被破坏之后,粮食产量更低,最后导致有了几千万人的粮食缺口。 有了这么大的缺口,就得有这么多人死掉,剩下的人才有足够的食物渡过灾年。 所以,朝廷当时唯一正解,应该就是在造反初期就放弃招抚的天真想法,拼命剿灭叛军,保护好没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