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待诏_鬓边待诏 第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鬓边待诏 第54节 (第5/9页)

神所作的神迹,但裴望初心里很清楚,这座巍峨宫观脚下埋着数不清的尸骨,他们都是当年被关在山中修建这座道观的穷苦百姓。

    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如今已没有人关注天授宫那神乎其道的由来,这些记载着天授宫秘密的书札也被十分随意地堆在藏经阁中。

    裴望初在一个带锁的书匣里找到了一本十分陈旧的书札,书札上的线已被虫蠹咬断,变成一堆散乱的纸张,纸上的字迹也不甚清晰。他根据笔迹推断此书札乃是第一代天授真人的手笔,正是他带人修建了这座立于鹿鸣山之上的宫观。

    裴望初心中有一个猜测,他将书札上的字迹与前朝皇室成员的字迹一一对比,发现这第一任天授真人的行笔习惯竟然与前朝皇太子的奏章遗本有八分相似。

    皇太子刘端,那个自前朝覆灭后就消失在世人的视线里、据传已得道升仙的人,竟然就是一手建立起天授宫的天授真人。

    第61章 宫主

    一百三十年前, 周朝末年,内有宦官外戚,外有夷狄滋事, 不久后,各地州牧纷纷自立,天下四散,开启了动荡不安的时代。

    周朝最后一任帝王传位给皇太子刘端,但刘端并未登基继任, 而是带着东宫的一众幕僚与追随他的百姓, 消失在了世人的视野中。

    世人都以为他乘船前往蓬莱仙山寻长生之道,实际上他穿过层层迷瘴, 带人来到了魏蜀交界处的鹿鸣山, 以追随他的百姓和军队为信徒,在此地建立起了这座“天授宫观”。

    书札最后一页保存较为完整,刘端详细地写下了自己建立天授宫的初衷:

    “人心一向似水,皇权自古如梦, 广厦将倾, 非起战事可扶,人心已散, 非哀相告可聚。端虽不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