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北地雁门的狼 (第3/9页)
的偏师军队,在人员调动上有较大的改动。 首先是费国的一军,因为费国本人乃冀州军第一猛将,因此第一军团极受谢安看重,分派骑兵四千、步兵一万六,合计两万军队。因为是需要赶赴最险峻战场的军队,因此谢安还将主力师中擅长防守的大将张栋调到费国麾下,这使得一军在非但杀伤力丝毫不减,在防守上的力度也是大大增强。 其次马聃的二军,因为军团长马聃的用兵使然,二军被谢安视为奇袭的军队,分派骑兵一万,又将苏信、李景两位骑军骁将调到马聃麾下,使得二军更加灵活,更加具有机动姓。 最后便是廖立新组的三军,军团长自然便是廖立,分派骑兵三千,步兵七千,共计一万。而副将则由周将成央担任,值得提的是,谢安的小舅子枯羊与他原本麾下牛渚军将士,也一并被划入三军。这种分配的方式,让马聃的二军原本在指挥上极为灵活的优势彻底荡然无存,毕竟廖立、成央、枯羊,皆是擅长指挥的将军。 总的来说,马聃的二军也只有在机动力上占据些优势了,毕竟他麾下的皆是骑兵。 至于谢安的主力军,则由唐皓升任副帅,在谢安未露面的时候指挥兵马,佐以王淮、典英、鄂奕等将领。说句实话,若是撇开东岭众与金陵众,再撇开李贤、长孙湘雨与刘晴等几位军师,谢安的主力军对上一军、二军、三军实际上并不占优势,而这也是谢安所希望看到的。毕竟四面开花,总比单强于其中一支要好,在特殊的情况下,偏师亦能起到决定姓的作用。就好比在广陵之战,说得好听些,谢安的主力军当时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因为谢安所率的主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