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为防沙治沙头疼的老杨 (第6/6页)
、彷真灌木治沙、沙土转化技术等。zWWx.org ….可这些绝大多数技术、方案都很花钱,不具备推广的意义,只能在小范围内取得成效,一旦投入的经费削减,很快就会打回原形。 比如当前治沙效果较好、一直都有在实施的植树造林,以胡杨林最具代表性。 胡杨素有“沙漠英雄”之称,文学家称之为“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在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成效显着,既能有效减缓沙漠蔓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但哪怕是植树造林性价比最高的胡杨林,成本也不便宜。 首先,胡杨树想要真正发挥作用,起码也要十年以上树龄,每棵胡杨树的种植成本是70元左右,每亩种42棵,每亩的种植成本在2900元左右,而胡杨树三年的存活率只有30%,十年后更是只剩下10%左右,也就是花七十万来种一万颗,最终只有一千棵能发挥出防沙治沙的作用,这还是在每年都花不少经费去维护才能保证这最终的10%存活率,若是让它自生自灭,存活率甚至会低于1%! 其次,种植胡杨林没什么经济效益,这钱投下去了,除了防沙治沙外就没别的用处,既不能结出果实,也不能砍了来当木材。 对于这些只进不出的“吞金兽”,想在实行全国范围内所有沙漠的治沙防沙是绝对不可行的,更别说要在五年内取得显着的成效了。 但按宁宗训院士夫妇的说法,防沙治沙确实是十万火急、重要无比的任务,没法子也得想出法子来。 . 墨少堤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墨少堤的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