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节 (第2/8页)
的贵妃娘娘必然是要全程作陪的。她这些时日给自己的补的脸色红润,白里透红的,想要装病都没法开口。 上次去蒙古,有娴妃顶在前头。陈若雪一点都没费心,但这次不同。蒙古福晋们可不管谁得宠谁不得宠,一听陈若雪是新晋的贵妃娘娘,除了太后和富察皇后,她便是女眷中最受欢迎的。 还不能借口听不懂蒙古语,因为有精通满汉蒙三语的女官做翻译。陈若雪只要认真起来,恶补了一番蒙古诸部贵族之间的联姻关系,不光分清了谁是谁,连她们有多少亲戚都能说个一二了。能做到这一点可真不容易,就拿与大清最亲近的科尔沁部来说,科尔沁有十旗王公,发展至今大家彼此联姻,你嫁女我娶媳七拐八拐都能搭上亲戚关系。 刨除贵族的身份,蒙古福晋们的觐见和百姓家唠家常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不过其中态度对谁亲近对谁冷淡、话语中表达的政治意味都是需要陈若雪用心学习的。不懂这些,真当成唠家常,陈若雪可就要出糗了,丢人丢到蒙古草原去了。 看着游刃有余的太后和富察皇后,陈若雪在心里告诫自己要虚心学习。可惜她如今后半生愿望就想做一条咸鱼养老,学习这些除了不出糗,一点意义都没有。 不过陈若雪也不是白作陪的,蒙古福晋们出手一如往昔的大方。 就这么每日不是去慈宁宫就是长春宫的作陪了一个月,终于到了年根地下。乾隆赐了福字后,正式封笔,陈若雪也难得得了空闲。 …… 外面飘着雪花,一会儿的功夫就将宫人一早清扫干净的石板盖上一层柔软雪白的“棉被”。屋里炭炉烧的火热,陈若雪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