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借调式写作 (第2/4页)
殊时代的产物,在嗡嗡嗡被粉碎以后它乘势而起,几年时间便达到了巅峰,转而便是被改革文学的大潮拍在沙滩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关注转向了经济建设和物质生活。 秦兆阳现在是编辑部的副主任兼主编,在稿件选用上不能说是一言堂,但至少是占了决定性作用的。 见他表态支持这篇稿子发表,龙世辉心中的担心尽去,“这样最好,最好。” 另一边,林为民听到秦兆阳亲口确定要用自己的稿子,心中也很高兴,这一趟总算是没白来。 秦兆阳是个重视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的编辑,五十年代在《人民文学》工作期间,他就发现了如峻青、曲波、玛拉沁夫、王蒙、刘|宾|雁、萧平等后来的文坛名家。 如今他当了《当代》编辑部的半个家,仍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惯,一如既往的支持新人新作。 林为民这种二十出头的新人,正是他最看重的,聊天中得知林为民还写了一篇文章想留给《钟山》那边,他颇为遗憾。 “以后有新写出来的稿子可以先拿给我们看看嘛,发表不敢打包票,但提提意见,让作品质量更上层楼也是好的。” 林为民点头,“以后一定。” 聊了十几分钟,秦兆阳起身,“行,那你们继续聊吧,我先走了。” 几人起身相送,秦兆阳走后,林为民看了一眼时间,都晚上六点多了。 “龙老师,时间都这么晚了,您还没吃饭吧?咱们一起去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