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领明王的饷,种明王的地。 (第4/5页)
之首。 江湖上都得尊称一句“龙嫂子”。 郑一对这位“龙嫂”也是相当敬重。 “那便看看上天给不给我郑一这个机会了!” ........ 就在南洋各地势力都在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朱道桦之间的这一场“世纪之战”的时候。 巴淡岛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港口、码头都进行了一番扩大。 各种建筑的地基已经打下去了。 朱道桦是把巴淡岛作为自己在南洋的老巢打造的。 未来也会是马六甲海峡总督府的驻地。 因此这些建设并不会随着他未来北上而浪费。 不过最受人瞩目的。 还是在不远处的大队大队的扛着火枪的青壮。 这些华人青壮已经换上了火红色的短身军装。 这种军装是朱道桦亲自进行设计的。 非常的简约。 整体是用棉布裁剪出来的,有一排黄铜排,下面是一天红色棉裤的裤子,小腿上打上绑腿,脚上是一双橡胶底的布鞋——在南洋这里根本不怕买不到橡胶。 而且现在硫化橡胶的工艺也基本被摸索出来了。 用来做蒸汽机的闭气装置也许还不够。 但是用来做鞋底是够了。 三千六百多人穿戴整齐,扛着火枪,倒是颇有气势。 在这三千多人的前面,是几十名军服笔挺,军靴闪亮的华人军官。 三个步兵营,三个炮兵连。 每个步兵营下有三个连。 每个连下有有两个火枪兵排,一个猎兵排。 猎兵连装备的是鹿皮弹。 一张鹿皮包裹一个大铅弹两个小铅弹。 在没有膛线枪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