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 (第2/4页)
十分成熟的胡须,想来是为了效仿兰陵王彰显成熟霸气,震慑军士和敌人吧。 毕竟殷无伤原是雁荡派前掌门兼江湖盟主梅远山的弟子,始终不过一名江湖豪侠而已。更何况在七年前,当江湖众人纷纷跟随公子起决战赤焰教,他却独自一人来到大同协助燕老将军守城时,未免太过年轻,难以令人信服。虽然彼时的殷无伤其实在江湖上早已是颇有名气。 其实殷无伤原名本为殷饬。但他受师父梅远山的影响,平时也好些书法,却又不甚精熟,写起字来自以为大气恢宏,可在旁人看来却是难以辨认。因此“饬”字与“伤”字虽然并不是特别相似,但由于他字迹狂乱,军营将士又普遍只识得一些简单常见的汉字,故而见了他的名帖都妄自猜测,误认他作“殷伤”了。他不得已,便常常与人解释此字乃是“饬”,而不是“伤”。久而久之,大家听他解释得多了,便既不叫他殷饬,也不叫他殷伤,反而偏偏都叫他“殷无伤”了。 殷无伤却觉得,如今他既已身在军营,无论是自己身上“无伤”,还是对敌人“无伤”,对一个军人来说都是十分耻辱的。 渐渐地,大家也发现他武功确实强悍,却并无甚将帅之才,便不禁想起了武艺绝伦而又能料敌制胜的两位同样年轻的少将军,深深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无比惋惜和悲伤,心情十分低落。 殷无伤性情豪迈直爽,只见大家意志沉痛,对他并不十分热情爽快,甚至还给他取了“无伤”的别名绰号,便误以为当时大家嫌他年轻,看他不起,便自此刻意蓄须,以明心志。甚至为了方便战场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