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君归芳尽 紫台 (第2/4页)
廷官军对抗,割据一方。 坞堡本是两汉之间王莽之时,百姓将屯田驻扎在塞上,河西,西域一带军队对抗胡寇的烽燧堡垒移居到内地来的,后汉一开国便着手取缔这些建筑。但是,随着西北东北胡人寇边,朝廷不得不默许了这类建筑的存在。现在天下大乱,坞堡更是在十三州遍地开花。 王瑗一望,渭水北岸,郿县之东,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四周周长比郿县县城较小,但也有二百二十多丈长,极其高峻,可比肩长安城的城墙。 坚硬紧密的黄土夯筑版筑城墙高厚皆是七丈,一箭过去,都要跌落在地,外壁光滑,使攻城者难以攀爬,城墙要害位置还砌有方砖,城上楼阁以及城内屋宇都铺着各色板瓦筒瓦,在春日清光下闪闪发亮,能看见熏黑战火,雨水冲刷浸泡,不一缺口的残破痕迹。 整座城堡的方位并非是正南正北,而是略微偏斜。关东义兵兴起以后,董卓挟持天子百官西迁长安,官拜太师,封为郿侯,发其手下兵卒修建郿坞,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作为他的基地。他的服饰车马皆拟天子,全族不论老幼,还是襁褓里的婴儿,男皆封侯,女为邑君,但在修筑郿坞时,没有像宫城一般,采用正南正北的方位。 城墙只开一门,其余三面城墙不开城门,每墙正中凸出一座方形墙台,上建望楼,利用三面方位可以使得位于墙根死角的敌人暴露无遗,形成有效的攻击射程,也可以有效的监视,侧击,夹击敌人,增加防御能力。同时,墙台也使得平直的城墙了又变化动感的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